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

时间:2025-04-25 11:34:11
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

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
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1

教学目标:

1.指导阅读一段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文字,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;

2 .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及故事;

3 .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,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。

4 .通过对名著的欣赏和对人物的分析,指导学生进行阅读、合作探究。

5 .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,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游戏导入

1. 同学们,《三国演义》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,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。

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,上到70岁的老人,下至几岁的小孩,都能说上一段。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,看了碟子,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"三国迷"的举手。

2.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(多媒体出字幕:走进三国)

3.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。(一题一题出示,先出示题目,再出示答案)

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。(刘备、关羽、张飞)

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。(诸葛亮、庞统)

⑶"宁教天下人负我,休教我负天下"是谁说的。(曹操)

⑷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是谁。(罗贯中)

⑸"既生瑜,何生亮"是谁的临终一叹。(周瑜)

⑹闭月美女指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谁。(貂禅)

⑺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哪“三绝”,分别指谁。(智绝:诸葛亮,义绝:关羽,奸绝:曹操)

⑻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”仲达是谁。

(司马懿)

⑼"三足鼎立"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。(东吴、西蜀、北魏)

⑽诸葛亮病逝何地。 (五丈原)

4.同学们读得认真,记得仔细,可真了不起。

二、群英聚会

1.《三国演义》情节曲折,人物众多,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,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。同学了们,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。

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。

2. 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,看来对人物的看法,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3. 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:看完三国演义,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。(以下环节随机,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)

关羽:

(1)生说:刮骨疗毒

(2)提到关羽,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。

(师相机点评)

(温酒斩华雄:出示原文,齐读)

(千里走单骑、水淹七军、单刀赴会、许都护嫂、华容道义释曹操、夜走麦城)

(3)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,关羽报之的是“忠臣不侍二主”的回绝,忠心一片,苍天可鉴。也许,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,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,那是对大哥的情份,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。被困麦城,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,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:(出示)

“吾乃解良一武夫,蒙吾主以手足相待,安肯背义投敌国乎。城若破,有死而已。

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,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:身虽殒、名可垂于竹帛也。汝勿多言,速请出城,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。”

(指名读、齐读)

(4)关羽走了,带着情义走了,留下了一段故事,一段我们传诵着,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。

诸葛亮:

(1)生说:草船借箭

(2)诸葛亮是《三国演义》的核心人物,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,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有好几个,你知道吗。

(3)老师还收集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,你猜猜会是哪些。 诸葛亮征孟获--收收放放

诸葛亮的鹅毛扇--神妙莫测

诸葛亮三气周瑜--略施小技

诸葛亮借箭--有借无还

诸葛亮挥泪斩马谡--顾全大局

诸葛亮用兵--神出鬼没

诸葛亮的锦羹--神机妙算

曹操诸葛亮--脾气不一样

诸葛亮隆中对策--有先见之明

草船借箭--多多益善

草船借箭--坐享其成

草船借箭--满载而归

诸葛亮吊孝--装模作样

诸葛亮用空城计--不得已

诸葛亮当军师--名副其实

三个臭皮匠--顶个诸葛亮

(分组合作读歇后语)

(4)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,你能用最简洁,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。(男女生比赛、生评价)

(5)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,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,你还知道哪些。

(6)我们钦佩诸葛亮,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、料事如神、胆大心细,更因为他知恩图报,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——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《蜀相》。

杜甫的《蜀相》: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出师未捷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曹操:

(1)生说:败走华容道

(2)在三国演义中,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,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,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.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,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,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,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,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,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,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,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.

(3)对于曹操,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。

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,提出了"唯才是举"的用人方针。

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,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,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,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.袁绍失败后,陈琳归降曹操.曹操问他说:"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,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,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,陈琳连忙谢罪.曹操爱惜他的文才,不仅对他不处罪,还照样任用他.

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,喜欢作文赋诗,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,他的`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.

(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,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)

(4)出示《观沧海》

刘备:

(1)生说:三顾茅庐

(2)"三顾茅庐"的故事家喻户晓,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,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。

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,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,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,白手起家,争得三分天下,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,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。

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,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。

桃园结义,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,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;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,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;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,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。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,也就会明白了。

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,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。“君之才十倍于曹丕,若嗣子可辅,辅之,若嗣子不可,君可自立。

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,在世袭制的时代,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,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。

(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,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)

三、总结

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,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,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,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。

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。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。(看画面说情节)。

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2

活动背景: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。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、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,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,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,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,自己去分析,对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。

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、深邃,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,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。

活动目标:

1激发学生阅读《三国演义》的兴趣,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。

2积累语言、丰富语言。

3能结合人物言行、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,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。

活动准备:

熟读《三国演义》;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、歇后语、诗词等相关资料;积累故事,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。

指导重点:

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,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,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。

一、共读“前言”和“目录”

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,这必须养成习惯,“前言”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,阅读“前言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。

《三国演义》的“前言”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,小说的主要内容,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。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,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,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。

“目录”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,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。“目录”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。

二、共读整本著作

在同学们阅读《三国演义》的同时,我也捧起这本“青少版”的《三国演义》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。虽说只是“青少版”的《三国》,内容、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,但我丝毫不敢怠慢,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,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,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,品味三国人物。

(一)、交给阅读方法

阅读期间,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,读时要专心致志,必要时圈圈画画,做上简单的批注。当读完某个故事,可把它将给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或同学朋友听,也欢迎讲给老师听,大家共同分享阅读成果。

(二)、展示阅读成果

大约四周之后,班上进行一次《三国演义》故事会,并制作一份手抄报。

三、共品人物形象

要求学生必须再读《三国演义》,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最要不得的便是“囫囵吞枣”,我们细细地读,哪怕一个地名,一个人物名称都要读到、记住。

至于小说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不仅需要读得仔细,而且需要我们边阅读边思考,好好品悟。

活动流程:

一、激情导入

同学们,我们大家一起看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也有一段时间了,是吗。(是)那金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了。出问题:(多媒体逐一播放题目,学生快速抢答,答对者奖一书签。)

(1)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。

(2)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。

(3)“宁叫天下人负我,休教我负天下”是谁说的。

(4)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是谁。

(5)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是谁的临终一叹。

(6)闭月美女指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谁。

(7)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哪“三绝”,分别指谁。

(8)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”,仲达是谁。

(9)“三足鼎立”指哪三个国家三分天下。

(10)诸葛亮病死何地。

师:看来同学们对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了解到的知识还真不少。

二、“猜猜看”

1、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:猜猜看。

请你们根据我的描述猜猜这个任务是谁,怎么样。(好)

师:他是蜀国的开国皇帝,少年孤贫,以贩鞋织草席为生,与关羽、张飞桃园结义,成为异姓兄弟。

生:(齐喊)刘备。

师:对。

他在荆州三顾茅庐,请谁出山辅助。

生:诸葛亮。

师:他又是在谁的帮助下占领荆州,不久又进兵益州,夺取汉中,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。

生:诸葛亮。

过渡:看来大家和书中的人物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了。

今天我们谈话栏目的第一个板块,就是“心心相印”。(课件出示)

2、教师从几个书友队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《三国演义》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文字描述,由相关书友队念给大家听,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。

(1)人称卧龙先生,有经天纬地之才,鬼神不测之机。

刘皇叔三顾茅庐,遂允出山相助。曾舌战群儒、借东风、智算华容、三气周瑜,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,更取得荆州为基本。(诸葛亮)

(2)他手持青龙偃月刀随刘备东征西讨,平生最重义,后被民间看作忠义的象征,亦称“武圣”、“关二爷”。他在桃园三结义中排行第二。

(关羽)

(3)关羽死后,他悲痛万分,每日饮酒鞭打部下,遂被属下趁睡觉时杀害。曹操平定荆州,他引二十余骑,立马于长阪桥,吓退曹军数十里。(张飞)

(4)赤壁大战之后,下南郡与曹仁相持,中箭负伤,与诸葛亮较计赛谋,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,最后终于死于巴陵,时年三十六岁。(周瑜)

(5)他早年不得志,不为志向所屈,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。

公元207年,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,请计于他。

(诸葛亮)

(6)他用10多万大军南征,先取荆州,迫荆州牧刘表(8月病死)子刘琮归附。与孙权、刘备联军隔长江对峙。后因北军远道奔袭,不服水土,不习水战,疾疫流行,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,仓皇逃回北方。

(曹操)

师:看来我们确实和书中的人物“心心相印”了。

三、“心心相印”(人物篇)

罗贯中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上千个人物,其中最最惹眼的,我们感兴趣的也就是刚才我们所猜的'那些人物了,在那些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。为什么。

(学生自由发表意见)

四、“真情告白”(感悟篇)

1、课外我们也读了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关诸葛亮的几篇文章,都有哪些呢。下面我们进入又一个环节:“真情告白”(课件出示)谈一谈,你读了有关诸葛亮的这几个故事后,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。(四人小组合作)

2、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。

3、学生把对诸葛亮的认识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。

五、“精彩回放”(朗诵篇)

1、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。

我想每一个人还沉浸在《三国演义》为我们营造的诸葛亮鲜活的形象中。

在这几个故事中,很多地方描写诸葛亮都非常细腻,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那么请你你选择一个故事划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,然后去读一读,待会再读给大家听听。

2、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,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
六、“推而广之”(推介篇)

1、所有这些故事都让我们全身心地、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里面,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,那么我们班读书的格言就是——好书共享。下面我想问大家,你觉得这本书可以向什么样的群体进行推荐呢。

2、下面我们来进行最后一个环节“推而广之”,谁来推荐。

课后反思:

和孩子们一起看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已有好长时间了,所以上读书交流课学生非常高兴,这样首先积极性就很高。

上课一开始,我就以抢答的形式进入的,那是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举手,我震撼了。因为有些问题课前我问老师,他们都不知道,可孩子们却……之后的几个环节紧扣人物诸葛亮进行交流,从战役到谈自己的感受,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倾听着,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,真是太棒了。通过这样的读书交流课,学生更爱看书了,也在盼着再一次上这样的课。

《小学《三国演义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